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leyu瑜伽服 > 新闻动态 > 百岁老兵冯敬成:战火中架起通信线,和平年代坚守初心
百岁老兵冯敬成:战火中架起通信线,和平年代坚守初心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59

在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冯家屋子村,有位100岁的老人常常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晒太阳。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胸前挂满勋章,遇到问路的陌生人总会热情指路。这位看似普通的百岁老人,正是参加过四平战役、锦州战役、天津战役、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冯敬成。他珍藏的《立功证明书》里,记录着从1946年参军到1955年复员的光辉岁月,也见证着新中国从战火中站起来的历史印记。

1946年冬天,刚满22岁的冯敬成在黑龙江开通县参军入伍。那时的解放军战士多数是穷苦农民出身,冯敬成家里世代种地,参军时连双像样的棉鞋都没有。他所在的4野44军130师通信连,主要负责在战场上架设电话线、传递作战指令。这种工作看着危险系数低,实际每天都要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阵地之间。1947年四平战役期间,他带着班里12名战士抢修通讯线路,炮弹把电线杆炸断后,他们就用肩膀扛着线材往前冲。那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,全连23人最后只剩7个活下来,冯敬成左腿被弹片削去巴掌大的肉,卫生员用炒面糊伤口止血。这次负伤让他荣立了第一枚小功,也成了他军旅生涯的转折点。

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时,冯敬成已经当上通信排长。上级命令他们从长春向锦州急行军,200多公里路程要求三天内赶到。战士们背着步枪、电台和干粮,白天隐蔽行军,晚上摸黑赶路。最艰难的是过一条结冰的河,战士们脱掉棉衣扛着装备过河,冰碴子把腿划得鲜血淋漓。等赶到锦州时,很多人的脚都冻成了紫萝卜。冯敬成作为尖刀排长,带着队伍提前3小时抢占战略高地,在敌军炮击中用身体护住通讯设备。这次战役他两次立功,晋升为排长,也收获了人生第一枚二等功奖章。

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,冯敬成所在的部队接到南下命令。他们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一路走到闷热潮湿的广东,期间经历了四次重大战役。在天津攻坚战中,他带着通讯班在弹片横飞的街道上抢修线路,亲眼看见战友被炸得血肉模糊。有次为了接通指挥部电话,他趴在尸体堆里爬行了200多米,后背蹭的都是血。这次战役结束后,他胸前的勋章已经挂满了三排。

1953年2月,39岁的冯敬成作为通信连连长参加抗美援朝。这时候的他已经是老兵,但面对现代化战争依然充满挑战。入朝第一天,他穿着单棉衣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行军,冻僵的手指握不住钢笔写日记。部队驻扎在西海岸铁山半岛,主要任务是构筑防御工事。他们发明的"子母坑道"后来被推广到全军:主坑道宽一米半,两侧挖出猫耳洞,既能防炮击又能储存物资。有次美军B-29轰炸机投下燃烧弹,坑道顶部被烧得直冒火星,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用铁锹连续挖了三个小时才把塌方的通道打通。

在朝鲜战场最难忘的是"喀秋莎"火箭炮齐射。冯敬成回忆说:"那场面比过年放鞭炮还壮观,38门火箭炮一起发射,火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。"这种苏制武器每次齐射能覆盖足球场大小的区域,把美军装甲车烧成废铁。但志愿军的条件依然艰苦,战士们喝的是雪水拌炒面,睡觉要轮流站岗。有次他发现通信线路被炸断,带着两名战士摸黑抢修,途中踩中地雷,幸亏及时扑倒才保住性命。这次负伤让他左耳失聪,但保障了战役期间通信畅通,因此荣立二等功。

1955年3月复员时,冯敬成婉拒了留在武汉军区机关的机会。他背着军绿挎包回到高密老家,很快又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。在峡山水库工地,他带着民兵用独轮车运土,每天往返工地和营地三十多趟。有年夏天暴雨冲毁堤坝,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里打桩固堤,连续泡了36个小时,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。从1955年到1962年,他参与修建了峡山水库、胶莱河、王吴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,工地上的人都叫他"铁脚板连长"。

改革开放后,冯敬成当过村办企业的保管员,后来又在煤矿干过两年安全员。现在每月领着5000多元的离休金,但他依然保持着老兵本色。2023年河南暴雨期间,他让儿子开车送了三车沙袋支援灾区。村委会要给他颁"荣誉村民"证书,他摆摆手说:"我是党员,这是应该的。"去年建党节,百岁高龄的他坚持到镇党委参加主题党日活动,颤巍巍地掏出党费说:"这是这个月的党费,一分不少。"

在冯家屋子村,冯敬成的故事早成了"活教材"。村小学每周都有"老兵课堂",孩子们围着他听战斗故事。有回讲起长津湖战役,老人指着胸前的纪念章说:"这枚70周年纪念章,是用战友的命换来的。"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,孩子们看着勋章上的弹痕,第一次对历史课本里的"抗美援朝"有了具象认知。

据高密市民政局统计,像冯敬成这样的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,全市还有27人。他们平均年龄98岁,每人都有不少于三枚的军功章。这些老兵中,有11人参与过抗美援朝,9人获得过"光荣在党50年"纪念章。当地政府每月给老兵发放生活补贴,定期组织体检,逢年过节还会上门慰问。2024年11月,市志愿者协会给冯敬成送来智能血压仪,老人摆弄着设备说:"比我当年用的军用电台还先进。"

站在冯敬成家院子里,能看到村口新竖立的"红色教育基地"牌子。墙上的照片里,老人穿着老式军装向年轻人敬礼。他胸前的"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"纪念章,在阳光下反射着金色的光芒。这光芒里,有四平战役的硝烟,有鸭绿江畔的寒风,更有新中国七十年风雨兼程的温度。当孩子们问起"爷爷当年怕不怕死",老人总说:"怕也要上,咱身后就是祖国。"